關於我們
 

多年來台灣社會與政府對人權的尊重與保障作了不少的努力,民間組織對政府 的監督也逐步受到重視。人權的實踐與行動雖然有了許多開展,但在理論的探 討上卻比較缺乏。為了彌補這個缺陷,並促進人權研究的長遠發展,張佛泉人 權研究中心決定創辦《台灣人權學刊》。這份學刊集合國內學術界的資源與國 際社會上學者專家的協助,在普世價值的框架下,討論台灣/華人社會在生存 與發展中,所必需面對的人權議題。台灣與中國及東南亞的華人社會關係密 切,在尊重與保障人權方面,台灣的表現也可為華人社會的借鏡。本學刊一方 面關注台灣社會的人權議題,另一方面也兼顧國際社會中人權法與人權運動的 發展,鼓勵不同的學科及跨領域研究的成果,既重視理論上的探討,也強調在 地人權實踐的經驗分析。
 
《台灣人權學刊》的內容包括下列部份:
 
(1)研究論文(Articles):每期設定一個研究主題,邀請三~四篇的 研究論文發表。發表的文章需經匿名審查通過。
 
(2)人權論壇(Human Rights Forum):本欄刊登具爭論性主題的學術 論文,並邀審評者將評論意見於學刊同步發表,並由作者再作回 應,目的在於呈現學術論辯。本欄也可邀請重量級的學者發表文 章,說明其最新的研究方向或想法,供各界討論。
 
(3)研究手札(Research Notes):本欄鼓勵研究者在正式論文完成 前,先將主要論點或想法提出(具創見者尤佳),供各界討論。 本欄尤其鼓勵年青學者以及碩、博士生投稿。因不同原因難以完 成正式論文,但論點值得鼓勵者亦歡迎。
 
(4) 人權現場(Notes from the Field):本欄邀請各種人權運動、 議題、事件、案例的參與者依其親身經驗為其參與的運動、議 題、事件、案例等提供觀察或分析。其定位在於與各種實踐者 (NGOs人士、法官、檢察官、律師等等)保持聯繫。
 
(5) 書評(Book Review Essays):邀請學者就重要人權專書進行評論。
 

《台灣人權學刊》歡迎各界捐款贊助。意者請洽本刊編輯辦公室。
 
編輯委員會辦公室
電話:(02)28819471 #6110
電子郵件信箱:contact@taiwanhrj.org
地址:台北市111士林區臨溪路70號,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台灣人權學刊》編輯委員會辦公室
 

《台灣人權學刊》網站獲「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補助
 
最新消息
最新內容
 
中國民主運動研究|專訪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王興中兼任助理教授|人權群像第三季第七集(下)
 
中國民主運動研究|專訪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王興中兼任助理教授|人權群像第三季第七集(上)
 
Professor Kar-Yen Leong’s Witness on Southeast Asia: Part 2|專訪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梁家恩副教授|人權群像第三季第三集|黃于哲
 
看見東南亞移工|專訪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張正負責人|人權群像第三季第六集
 
Professor Kar-Yen Leong’s Witness on Southeast Asia: Part 1|專訪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梁家恩副教授|人權群像第三季第二集|黃于哲
 
Professor Yu-Jie Chen’s Multifaceted Career: Researcher, Teacher, and Activist|Professor Yu-Jie Chen|人權群像第三季第一集|黃于哲
 
Professor Seymour’s Reminiscence on Taiwan|James Dulles Seymour|人權群像第二季第七集|黃于哲
 
推動台灣廢死最前線|專訪林欣怡執行長|人權群像第二季第六集
 
台權會十年回顧|專訪台權人權促進會副秘書長施逸翔|人權群像第二季第五集
 
台灣人權教育現場|專訪湯梅英教授|人權群像第二季第四集
 
學生權益與教師人權培育|林佳範|人權群像第二季第三集
 
從友善校園到人權教育|專訪王秀津老師|人權群像第二季第二集
 
從國際公約談人權議題及價值|專訪黃嵩立教授|人權群像第二季第一集
 
學術研究與公共服務|專訪廖福特||人權群像第一季第八集
 
理論與實踐的辯證|專訪顧玉玲|人權群像第一季第七集
 
海外人權運動四十年|專訪王渝||人權群像第一季第六集
 
憲法與國際人權法的匯流|專訪張文貞教授|人權群像第一季第五集
 
台灣與國際人權標準|專訪陳玉潔||人權群像第一季第四集
 
台灣的國家人權委員會應該設置在哪裡?|專訪魏千峯||人權群像第一季第三集
 
台灣的國家人權委員會應該設置在哪裡?|專訪李念祖|人權群像第一季第二集
 
她(他)們還是我們?|專訪陳文葳||人權群像第一季第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