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HRJ
 

編者的話

作者:林瓊珠(中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全文:

本期學刊內容相當豐富,在學術研究論文方面,潘美玲教授所著「「拒絕准予居留」:持印度旅行文件的流亡藏人與台灣的入境管控」一文,從人權角度檢視當前我國政府在藏人居留政策的問題,潘教授分別從台藏關係歷史發展和流亡藏人身分的多重性,點出當前政府缺乏西藏政策的想像, 在國際人權保障上的消極作為。第二篇學術論文是廖福特研究員所著「首創制度、進展緩慢――《消除種族歧視公約》個人申訴之分析」,該文主要聚焦在消除種族歧視公約的個人申訴議題,經由檢視公約歷史脈絡和制度特質,指出個人申訴案件與公約第4條、第5條及第6條有關,並進一步細緻討論前述公約權利保障規範與個人申訴之互動關係。
在人權論壇方面,規劃本期內容時,希望能從青年角度來談青年如何看待轉型正義、如何與轉型正義產生連結。很高興可以邀請到三位在不同領域、經驗豐富的年輕人,分享與剖析個人在推動與參與轉型正義的觀察和省思。三篇文章一方面提供讀者知道相關營隊和活動籌辦或倡議過程,想要促成的目標和追求,同時也提供讀者了解箇中的艱辛。張瑀婕碩士生有參與和協辦「人權之路青年體驗營」的多年經歷,蔡喻安理事長是每年「共生音樂節」的重要推手,無論是體驗營或是音樂節的舉辦,不僅提供一般年輕人或社會大眾關注與了解威權政治與人權侵害歷史的管道和平台,更重要的是,有助於增加年輕人或社會大眾對過往人權迫害歷史和轉型正義,有更清楚的認識和理解。兩篇文章也都共同指出轉型正義的推動是和時間賽跑,而蔡喻安一文也指出「時間」也可以是機會,善用不同時空所創造出的「距離」優勢,可以新的敘事和策略繼續推動人權關注。第三篇文章是林彤主任分享參與和紀錄「拉瓦克部落」長達廿多年,捍衛原住民族傳統文化與居住權的歷程,提供讀者了解並思考非正規住居的居住權議題,不僅涉及都市計畫、土地所有權、也牽涉建築法規等多個面向,提醒我們思考現行法律框架下,如何保障居住權的可能性。
2022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於埃及舉辦,本次人權現場有兩篇文章是來自於現場的觀察分享。李河清教授指出本次會議最大的突破是成立「損失與損害基金」,先進開發國家允諾給氣候脆弱國家補助因氣候變化所造成的損失。目前基金會機制運作細節皆不明確,此發展可於今年的大會持續觀察。趙家緯總監和楊沛為助理一文則帶領我們關注「公正轉型」的發展,此次會議中也確立建立公正轉型工作計畫,該文進一步說明相關內容,有助於讀者掌握該議題的進展。兩篇文章的作者最後都指出我國政府可以借鏡之處。最後一篇文章是盧惠娟主編從協助來台藏人申請停留簽證的實務經驗中,指出我國政策的缺失和形成的問題,本文分享的現場經驗之觀察,可與本期潘美玲教授的研究論文相映照,共同點出了當前政府在流亡藏人居留政策上的不友善與消極作為。
最後,本期共有兩篇影評和一篇書評文章,兩部電影評論分別是湯梅英教授評析探討兒童人權的「我還小,但我能改變世界」,以及陳方隅教授介紹評析的「普丁的秘密警察」。前者講述在不同國家的主角(兒童)如何透過倡議與行動改變所處的生活環境與困境,湯教授也引導讀者進一步思考親職教養,並分享以該部紀錄片設計做為教案的操作經驗。陳方隅教授指出獨裁者統治的手段在不同社會都有其相似性,唯有了解獨裁者統治手段,我們才有可能對抗獨裁政權。在獨裁統治下,有加害者,也會有挺身而出的人,因為這些良善的人,民主社會才可能往前進。在書評方面,崔永健博士針對曾奕文先生所著之「香港最早期政黨及民主鬥士: 革新會及公民協會」一書提出評論,肯定本書的出版有助於各界了解戰後香港本土政治的發展,同時崔博士也指出本書在分析視角上的侷限性。
最後,本刊收到Jaap E. Doek教授來函,針對上一期刊登的兩篇兒童人權研究論文提出回應,徵得Jaap E. Doek教授的同意,我們將回應內容刊登於本期。


Editor's preface / Chiung-chu Lin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Chaiyi)

Author:

Full text:

最新消息
最新內容
 
中國民主運動研究|專訪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王興中兼任助理教授|人權群像第三季第七集(下)
 
中國民主運動研究|專訪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王興中兼任助理教授|人權群像第三季第七集(上)
 
Professor Kar-Yen Leong’s Witness on Southeast Asia: Part 2|專訪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梁家恩副教授|人權群像第三季第三集|黃于哲
 
看見東南亞移工|專訪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張正負責人|人權群像第三季第六集
 
Professor Kar-Yen Leong’s Witness on Southeast Asia: Part 1|專訪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梁家恩副教授|人權群像第三季第二集|黃于哲
 
Professor Yu-Jie Chen’s Multifaceted Career: Researcher, Teacher, and Activist|Professor Yu-Jie Chen|人權群像第三季第一集|黃于哲
 
Professor Seymour’s Reminiscence on Taiwan|James Dulles Seymour|人權群像第二季第七集|黃于哲
 
推動台灣廢死最前線|專訪林欣怡執行長|人權群像第二季第六集
 
台權會十年回顧|專訪台權人權促進會副秘書長施逸翔|人權群像第二季第五集
 
台灣人權教育現場|專訪湯梅英教授|人權群像第二季第四集
 
學生權益與教師人權培育|林佳範|人權群像第二季第三集
 
從友善校園到人權教育|專訪王秀津老師|人權群像第二季第二集
 
從國際公約談人權議題及價值|專訪黃嵩立教授|人權群像第二季第一集
 
學術研究與公共服務|專訪廖福特||人權群像第一季第八集
 
理論與實踐的辯證|專訪顧玉玲|人權群像第一季第七集
 
海外人權運動四十年|專訪王渝||人權群像第一季第六集
 
憲法與國際人權法的匯流|專訪張文貞教授|人權群像第一季第五集
 
台灣與國際人權標準|專訪陳玉潔||人權群像第一季第四集
 
台灣的國家人權委員會應該設置在哪裡?|專訪魏千峯||人權群像第一季第三集
 
台灣的國家人權委員會應該設置在哪裡?|專訪李念祖|人權群像第一季第二集
 
她(他)們還是我們?|專訪陳文葳||人權群像第一季第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