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HRJ
 

編者的話

作者:林瓊珠(中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全文:

本期我們收錄了四篇研究論文,第一篇是黃默教授分別從個人權利與自由、各民族平等兩面向,引領讀者思考中華聯邦制度之可行性。第二篇為王琳蘭(Alexandra Kaiser)博士探討中國的法治和學術自由之間的關係,中國近期規範學術行為的新法律規定,欲加強個人的服從性,但本文研究指出此些制度並未有一致的效果。第三篇由陽宗道博士生撰寫,藉由南海爭端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談判兩案例,分析大國的行為如何影響東協中心性。最後一篇由廖浩翔碩士撰寫有關兒少參與的研究,本文探討課審會學生代表的社會階級差異,如何影響他們參與課綱制定和採取策略的選擇。
 
在人權論壇方面,從去年以哈衝突爆發後,在美國大學校園內的挺巴學潮和反猶太示威不斷,此也進一步衍伸出大學自治和言論自由的議題。本期人權論壇便聚焦於教育議題,首先邀請到東吳大學前校長劉源俊教授,針對大學自治與言論自由此議題撰稿。同時也回頭省思我國教育現況和未來,分別有但昭偉教授的教改三十年總檢討一文,引領讀者思考教改的結果與影響,李仰桓研究員則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指出當前我國教育內容與實踐仍需加強之處,以及落實教育公共性的期待。
 
本期人權現場收錄的主題多元豐富,第一篇為紀慧文召集人所撰寫,介紹歷經二十多年,爭取藏傳佛教僧侶來台簽證延長終致階段性成功的艱辛歷程。第二篇是呂宜璟執行長和蔡宗宏執行秘書共同撰寫,介紹台籍老兵歷史,以及許昭榮先生推動台籍老兵權益運動的過程,希望能促進大眾更認識和關注戰爭人權議題。第三篇是有關難民議題的主題,編者曾觀賞過在公視播放的《彼岸他方》紀錄片,有幸邀請劉吉雄導演分享,從影像角度紀錄難民議題的過程,影像紀錄可讓一般民眾知道並認識「事件」確實發生過,引領思考難民權益保障。
 
最後,本期共收錄兩篇書評、一篇評論和兩篇影評。賴奕諭博士候選人評論菲律賓記者Patricia Evangelista出版的《有些人需要殺戮》一書,除評述該書內容有關杜特蒂擔任總統時的反毒品戰爭中的法外處決議題外,他亦點出政治暴力研究的潛在方向。蔡如雅科員從Darren Byler所著《新疆在教育營:中國的高科技流放地》一書內容,延伸討論數位威權主義,對於科技發展和應用的兩面刃的深思。此外,《報導者》在2022年針對移工議題進行系列報導,我們邀請張正先生撰寫評論,引領讀者關注移工在台「異域生養」議題,他並進一步指出開放移工參政權的討論與思考。最後,延續科技應用和人權的關係,兩篇影評是針對《全面監視》(Total Trust)這部電影的討論,分別由黃默教授和李仰桓研究員分享觀影評論,讓讀者深入認識中國的科技監控,在高密度科技監控治理下,個人自由和人權保障如何可能與實踐的省思。


Editor's preface

Author:Chiung-chu Lin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Chaiyi)